2月20-21日,2019全球第二届自动驾驶论坛在武汉举办,本次论坛以“智能驾驶 改变未来”为主题。德赛西威技术研究院创新与产品管理部总监张建华发表了主题演讲,演讲内容如下:

自动驾驶,德赛西威,汽车电子供应商,智能驾驶

德赛西威技术研究院创新与产品管理部总监 张建华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下午好!很荣幸在这里能够跟大家分享,我们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业务发展情况,包括我们的经验以及取得一些成绩,同时也希望跟大家探讨交流。

今天我带来的话题是本土汽车电子供应商在智能驾驶浪潮中的挑战,我记得去年我们研究院的黄院长在论坛的演讲课题是本土汽车电子供应商在智能驾驶浪潮中的演变,刚才朱教授也讲了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因此,我们在积极转型升级,在这过程中我们取得了成就,也碰到了挑战。

在座的各位有部分是德赛西威的老朋友,德赛西威在这个行业拥有?33年发展历史,公司1986年成立,前身是中德合资公司,2010年集团收购外方的全部股份,成为了民族品牌企业。我非常荣幸的是经历了这两个时代,在目前这个智能驾驶的浪潮当中,公司在去年提出了,要开启第三次创业的奋斗之路,智能网联汽车的趋势带给我们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如果我们在浪潮当中能够挑战成功,能够创业成功,我相信会取得一个非常大的飞跃。

首先,我来讲一下产品布局。公司原来主要是做导航、仪表、空调控制器等。几年前,德赛西威开始布局做智能驾驶的传感器,包括一些软件的算法,公司现在是三大块业务群,包括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车联网。17年我们实现营收60个亿,在整个的营收当中,汽车仪表和导航娱乐系统这一块,占了大部分,大概占百分之七八十。我们也在发力智能驾驶,使其成为下一个营收支柱。

下面再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在18年取得的一些成绩。我们完成了第一个园区自动驾驶项目,并通过了客户的验收,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包括传感器融合、控制算法都在这个项目当中得到了落地。

此外,我们启动了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平台项目,同时也取得了国内车厂的量产项目。我相信在明年大家就可以看到搭载德赛西威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汽车在路上跑,希望大家去体验一番。我们当时启动这个平台做得非常顺利,而且成熟度也是非常高,在2019年美国CES展台上面,英伟达将我们的产品摆在了他们展台非常显著的位置,吸引了众多同行业和客户的目光,成为展台上一大焦点。

另外,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公司投入了比较大的资源去做驾驶员状态检测系统,这个系统是必不可缺的。前期我们拿到车厂的项目是疲劳检测系统,明年年初车辆就可量产。另外,我们拿到了超声波跟图像相融合的新一代的自动泊车的项目,在今年的6月份,大家就能在本土的一个品牌的车里面能够看到我们的产品落地。目前市场上量产的都是超声波的自动泊车系统,它整个的可靠性,包括它的可视性还是有非常大的局限,而我们直接做融合的这种算法,然后把平台做出来,拿到了量产的项目。

以上就是去年取得的一些成绩,成绩已经是过去式了,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这几年的经验做法。德赛西威实施的是SMART战略,涉及我们三大产品线,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还有车联网。在智能驾驶方面,我们除了做传感器、摄像头,还包括毫米波雷达、域控制器和相关算法。

我们可以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也可以提供匹配的组合单元方案,跟其他的同行做一些配合。有了战略,我们清晰地制定了技术路线图。今天上午也听到了非常多的专家也在讲,智能驾驶的普及没有这么乐观,我们这里也是说我们的技术是要在这个阶段全部要准备好,能够达到量产的状态,可能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比如说园区车或者是共享出行、物流、矿山等,我们能够服务于这些。上午也提到了,真正私家车要在25年要实现L4、L5级别的还是有非常大的挑战的,受到技术、法规、道路环境等等的限制。

在智能驾驶这一块,它跟原来我们做收音机仪表会不一样,不但硬件系统复杂,软件系统也非常复杂,不能够靠原来单一的团队,单一的领域去把产品开发出来。它要实现不同领域不同的技术方向的团队,做一些合作,所以说我们也在不同领域地区,比如南京、上海、成都,根据不同的技术团队特长,建立了研发团队。同时我们在日本、德国以及新加坡,也有自己不同领域或者前沿研发,或者是应用研发,接下来可能会在更多的地区进行投资,包括办事处、制造基地、研发分部等。为了加速产品落地,就需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团队,做更多的跨地域跨团队的协同。这也为德赛西威本土国际化路线,迈出了比较坚定的步伐,我们也在坚定不移实现着公司策略。

另外,用人工智能来助力智能驾驶的研发。人工智能这个词已经有几十年了,经过了几起几落,现在随着我们的硬件能力的提升,随着大数据的数据容量提升,随着算法越来越先进,AI人工智能迎来了新一波的大浪潮。在这一块,智能驾驶里面有感知,有定位,有决策,还有规划,这些都离不开人工智能,离开人工智能就不存在有智能驾驶。

我们的团队里面有非常多的专家,基于人工智能的物理感知,还有人的状态检测技术,包括雷达的目标感知,基于深度学习的可行驶区域的检测,以及包括多传感器多目标的融合。我们都在用人工智能的各种方法手段去做研发,来提升研发的速度和产品的可靠性。

所以说基于这些,我们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去拿到非常多的前装车厂项目。刚才讲了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德赛西威作为之前很传统的汽车电子供应商,怎么去在变革当中去做应变。我们通过一个项目的例子来说明,我们确实是成功地做了一个华丽转身。以前大家的概念德赛西威做仪表导航的,但是现在我们再更进一步了,我们在做智能网联的技术推动者。

这个例子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超声波跟图像融合全自动泊车的项目,目前超声波雷达、全自动泊车有很多,但我们在环视产品、图像处理技术等方面非常擅长,进行优势整合。

自动泊车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点,因为它涉及到一些控制。我们计划把它做成平台化系列化,实现全自动泊车,可以实现自主泊车,可以实现代客泊车。除了刚才讲了,在与国家政府项目,和客户的一些前沿项目中,我们为其提供了紧急刹车、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等方案,包括刚才讲的代客泊车,形成了不同的平台去应对不同的客户的需求。

智能驾驶涉及的行业领域相当复杂,是一个非常长的链条,需要跟车联网紧密结合,跟智能驾驶舱紧密绑在一起。整个智能驾驶涵盖了有地图、算法公司、it行业、基础设施、共享出行……,各类的生态链,形成了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跟整个行业的生态链去做更多的融合合作,德赛西威是抱着非常开放的一个态度,跟同行、上下游去做更深度的一些合作。

2018年6月,德赛西威跟小鹏汽车签订了合作战略,在11月同英伟达也达成了深度合作。除了跟不同行业的合作,陈春霖董事长提出:我们要敢于走出去,敢于在国际舞台上跟我们的同行,跟我们的合作方进行一些合作和竞争。经过这几年的积累,德赛西威在智能驾驶领域也得到了相关方比较大的认可和尊重。今年CES我们到了美国,与新思科技的CEO,英伟达CEO进行了非常深入的交流,德赛西威是英伟达在中国本土唯一的汽车电子一级供应商的合作伙伴,这也是我们在国际舞台的合作和竞争中取得了合作方的尊重和重视,为下一步能够更好的提升技术,包括我们的产品形态,打下了比较牢固的基础。

接下来,我们可以来探讨一下面对的挑战。看到这幅图,大家可能眼都花了,确实是国内得很特殊的一个情况,我们也跟非常多的海外客商做交流时,也聊到了国内的交通设施、交通情况,与国外很不一样。我们说句笑话,你把奥迪或者宝马L3、L4级别的车拿到中国来,基本上不能开。无论谁进到中国市场来,肯定要针对中国本身本土的情况做优化改良,谁能解决这些问题,谁就能够赢得在中国市场的未来。

另一个挑战就是我们讲的信任度。你怎样放心把自己交给一辆能够自己行驶的车。因为我本身也负责用户体验的工作,我们讲的信任,怎么样让用户愿意用你的东西。说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用的智能语音控制,大家买的车,虽然说有些车语音控制做得还是相当智能,但它的各种环境的影响,还是有这种错误率,误差率,当你发觉为了打个电话,要说三次四次,才能够准确的帮你把电话打出去,你就对它产生了不信任感。当出现了这种不信任的话,产品功能做得再好,你给用户带来的期望值是降低了很多的,大大影响了用户使用的欲望。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自动驾驶系统如何自证清白。在这一类的交通事故中,谁来证明到底是车的问题,还是车主自己的问题,还是智能交通系统里面的环节问题。这不但是对我们,更是对整个行业的的挑战。在自动驾驶领域,我们仍旧是一个新兵,跟国际巨头相比,起步晚了许多,那么,我们要怎么去破局,怎么在整个的生态链中迎头赶上,追上他们的步伐,这也是需要我们跟整个生态链的伙伴们做更多深度的交流合作。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要如何应对呢?首先就是要坚持技术创新引领市场,要细化更多的场景,去打造更多的解决方案,用技术创新的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给客户带来更多的信任。第二个就是高效的跨团队合作,吸引精尖的团队人才,建立更多的可作战的研发基地。还有一个就是坚定执行SMART战略,小步快跑,务实前行,积极参与行业的变革。

我相信坚持将以上几点贯彻下去,我们能实现我们的愿景,就是高效创新,提供专业价值,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首选的合作伙伴。我今天跟大家分享这么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