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集团,是重庆主攻智能制造的“先行军”。
在位于两江新区的重庆小康动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康动力)的智能化工厂里,20台AGV智能物料小车搬运着各类物料,忙而不乱地穿梭其间。
“AGV智能物料小车,停车精度为5毫米,比人工操作更精准。”小康动力工厂有关负责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这间工厂除AGV智能物料小车,还运用了全自动机器人冷测试机对产品品质进行测试。冷测试机集成了10余项智能制造先进技术,能对三漏、间隙、振动、传感器等9大类近1000项发动机故障准确识别判断,故障判断准确率高达100%。
“将在这个智能化工厂进行生产,并于2019年第三季度正式上市。”张兴礼说,在重庆市出炉的2018年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项目名单里,小康动力的这间工厂榜上有名,他对今年第三季度的“新车亮相”充满期待。
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与小康动力一起进入2018年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项目名单的还有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汽车)。
在长安汽车两江基地生产车间,数百个机器人在灵活地旋转、搬运、组装、焊接,一个个车身雏形随着传送带被送往下一道工序……仅以焊接车间为例,采用同平台多车型柔性共线生产、蓝光自动检测、EMS传输、激光在线检测,440台机器人将车间的自动化提高到72%。
工厂的智能化场景,让人对长安汽车的未来充满信心。根据长安汽车发布的“香格里拉计划”:2025年,长安汽车将全面停售传统意义燃油车、全谱系产品电气化,到2050年,将推出30多个新能源汽车产品。
智能化工厂生产的车型正在逐步转变,新能源汽车所占比例正在逐渐增加。
根据前不久,《重庆市发展智能制造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未来4年,重庆智能制造将全面发力。
市经信委副主任刘忠表示,除了小康动力、长安汽车等智能制造的“先行军”,重庆制造业整体还处于数字化普及阶段,亟待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实施方案》将为重庆制造业培育“升级版”带来巨大动力。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2年,重庆将累计推动50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建设10个具备国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50个智能工厂、500个数字化车间,创建25个行业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以及12个智能制造示范园区,基本建成覆盖重点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机器人产业将成为重庆产业新支柱
没有司机握方向盘,数十辆长安自动驾驶汽车一字排开,在位于重庆垫江的西部汽车试验场内,以匀速状态行驶了3.2公里,其间车队在直道弯道中交替切换,跟车距离近到以厘米计,整个车队行进井然有序……
这一幕,发生在2018年11月28日“长安汽车技术开放日暨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荣誉活动”的现场。
凭借在智能驾驶领域技术底蕴,长安汽车最终以55辆自动驾驶汽车一举成功挑战“最大规模的自动驾驶车巡游”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这项新纪录诞生12天前,长安汽车凭借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在2018中国(重庆)物联网创新应用大会上,被重庆市经信委评为“2018年重庆市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大成果”。
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变革制造业,正逐渐成为重庆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内容。而且,目前重庆正加速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项目落地,目的之一就是促进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
工业机器人则是推动重庆制造“升级版”的另一只“手”。
目前,在工业机器人领域,重庆已初步形成了集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生产、机器人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机器人全产业链。
川崎、库卡、ABB、发那科,世界排名前五位的机器人厂商已有4家来了重庆,全部落户在两江新区;而永川区则聚集了深圳固高、广数机器人、华中数控等一批国内智能装备制造龙头企业。
除了两江新区和永川区两个机器人产业基地发展良好之外,重庆璧山区也在积极筹建机器人产业园。未来,重庆机器人产业或将呈现多点开花的发展势头。
根据《重庆市关于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重庆将形成完善的机器人研发、检测、制造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基地,全市机器人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机器人产业将成为重庆新的支柱产业。
集成电路产业迎来新目标
2022年建成“中国集成电路创新高地”
集成电路是国之重器,事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我市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基础产业。
重庆培育制造“升级版”,集成电路产业也迎来新目标:根据2018年,我市出台的《重庆市集成电路技术创新实施方案(2018—2022年)》(以下简称《方案》),到2022年,重庆将力争成为“中国集成电路创新高地”。
重庆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早,产业链较为完善,具备技术基础和产业发展基础。到目前为止,重庆共有集成电路企业30余家。2018年全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190亿元、同比增长21.2%。
但是,与国际国内先进地区相比,重庆集成电路产业还存在规模偏小、聚集效应不明显、产业支撑不足、创新能力不够等问题。而重庆的汽车、智能终端、智能制造、物联网、仪器仪表等重点支柱产业,需要自主可控的高水平集成电路技术支撑产业安全发展。
另一方面,重庆制造业拥有每年300万台整车、1亿台计算机类产品、2亿台手机、2亿片液晶显示屏和3000万台家电的产量。庞大的本地下游应用市场,也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广阔空间。
《方案》提出,重庆将选择具有相对优势的应用领域芯片作为突破口,重点解决制约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和创新生态问题。“技术创新将重点集中在‘5+1’领域,即智能终端、物联网、汽车电子、智能制造、仪器仪表5个优势应用领域和5G通信新兴应用领域,分阶段布局,逐步完善。”市科委有关负责人称。
根据规划,到2022年,重庆电源管理、存储芯片等领域将进入全国前列,逻辑集成电路代工、汽车电子芯片、驱动芯片等领域将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及物联网芯片领域和集成电路设计业细分市场拥有3-5家独角兽企业,重庆将成为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高地,集聚从业人员5万人以上,集成电路全产业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