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上午,2018人工智能高峰论坛在苏州工业园区举行。大会由苏州大学主办、苏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承办、江苏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以“从研究到产业”为主题,聚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和相关热点问题发表演讲和进行高端对话。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副市长陆春云,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林小明等参加活动。
苏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于2017年11月成立,近一年来,研究院已引进十几位国内外专家,招收一百多名研究生,聚焦自然语言处理、健康医疗、大数据等领域开展研究,并积极与本地企业开展产业化合作。活动中,苏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揭牌成立。“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加速人工智能从研究到产业的进程,使得院校成果真正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苏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凌晓峰如是说。
让“城市大脑”真正像人眼与脑一样分工合作
超大规模人工视觉系统应用被喻为“城市大脑”,已在很多地方得到应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认为,它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应该依托“类脑视觉计算”进行下一步的深化。“如果把摄像头比作人的眼睛,那么云平台可以看作人的大脑,在人眼与人脑的分工配合中,并不是所有眼睛看到的内容都会被送到大脑。”在高文看来,人眼与脑的配合机制值得人工智能系统学习。
“当前大多数摄像头仅仅做到了信息记录与识别,事实上它还应该有足够的信息处理能力,筛选出云平台真正需要的内容并传输。”高文将之称作数字视网膜,“数字视网膜应该包括摄像头、云平台以及摄像头与云平台之间的连接,真正实现特征实时汇聚和视频按需调取,优化摄像头与城市大脑间的反馈。”
谈及人工智能从研究到产业的“落地”,高文坦言这主要取决于土壤、水和肥料。土壤是产业发展环境,水和肥料是地方政府的支持。“我来过园区很多次,这里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政府服务,十分适合人工智能创新小苗的成长。”
人工智能安全与社会安全一样重要
“现在,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社会,已经与物理社会完全重合,物理社会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被‘搬到’了网上,从经济到教育,再到医疗,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安全就与社会安全一样重要。”现场,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从风险视角讨论了AI安全的三个空间。他认为,任何的新技术与安全都存在两种关系,一种是使能安全,指技术用于安全,相当于增加保安来强化安全;另一种是伴生安全,指先有技术再考虑安全。“技术如果不成熟就会存在安全隐患,好比一个孩子,如果他体质弱那肯定经常生病,但还有一种淘孩子,他本身体质不弱,但经常去骚扰和影响别的孩子,让别的孩子生病,这同样也存在安全问题。”
在方滨兴看来,人工智能安全包括信息通信技术的芯片、代码、数据、应用四个层面,既要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系统及其所涉及的数据自身所受到的攻击,也要应对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而危及人类等外部世界的安全问题。“比如自动驾驶的汽车,如果在‘停车’的交通标识上贴两个小广告,人眼看还是停车,但机器就可能会误识,人工智能安全的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