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产业打破“北上广深”传统格局,排名全国第四
在由奥斯卡影后、大表姐詹妮弗·劳伦斯主演的科幻电影《太空旅客》中,搭载着5000名太空旅客的“阿瓦隆”号飞船里,酒吧服务员——人形机器人“亚瑟”,曾给不少影迷留下过深刻印象。这位精通多国语言的餐厅服务员机器人,让观众感受到了人工智能的科技魅力。
如今,曾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人工智能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态——无人超市、刷脸支付、一键美图,各种和人工智能相关的黑科技逐渐变得与我们的日常息息相关。
作为当前大热的创业风口,人工智能在杭州这座深具创新基因的城市到底有多火?昨天,在智联招聘主办的人工智能人才交流峰会上,“相关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年薪50万起步”,这个信息让杭州硅谷小报记者都忍不住感叹人工智能的爆表热度。见习记者 万禺
人工智能下的“北上深杭”
人工智能在中国有多火?从一个数据就可见一斑。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国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数量达到592家,占全球总量的23%;2017年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公司融资事件约达150起。其中,动辄几亿美元的大手笔融资已不罕见。
近两年,在互联网之后,在人工智能领域,杭州已表现出“再下一城”的巨大潜力。
根据杭州市科委编写的《杭州市智能产业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杭州以36家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广州的32家,打破了“北上广深”的传统格局,排名全国第四。
去年7月,杭州人工智能小镇在未来科技城开园,吸引了包括浙大-阿里前沿技术研究中心、浙江省智能诊疗设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百度(杭州)创新中心、北航VR/AR创新研究院在内的15个平台及近百个创新项目入驻。而继杭州人工智能小镇开园后不久,当年11月,杭州又迎来了人工智能产业园的开幕。
现在,发展初具规模的杭州人工智能产业,不仅涌现出了以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大鳄”为代表的具有人工智能属性的优秀企业,还涌现出了为当下手机品牌的旗舰机提供摄像头解决方案、开放视觉人工智能引擎的虹软,以及其人工智能芯片已完成量产并使用的创企Rokid在内的杭州本土创业公司,这些企业为杭州吸引来不少优秀外来人才。
相关专业应届生年薪可达50万
昨天,在人工智能人才交流峰会上,记者发现,包括阿里巴巴集团、恒逸集团、海康威视、网易、爱财科技在内的8家名企,都对算法工程师、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师等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人才表现出强烈需求。
负责智联招聘市场运营工作的徐经理介绍,“现在,智联招聘杭州站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杭州相关公司的对应职位邀约。从投递情况来看,人工智能相关的人才明显处于供不应求的态势。”
来自杭州英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丁先生,昨天也来到了人才交流峰会的现场。“根本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看着被近200人挤得满满当当的活动现场,已经有10年工作经验的丁先生也忍不住感慨人工智能的热度。
“我是2011年就开始接触人工智能的。中间有三年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没有坚持就退出了。”说到现在热度爆表的人工智能,丁先生十分后悔当初自己没有下定决心坚持。
“去年,我重新进入了这个领域。”因为是程序员出身,丁先生的“跨界”之路走得还算顺畅。“我目前主要负责实现医疗领域人工智能的场景搭建。”丁先生说。
虽然现在丁先生所做的工作,和人工智能还可以搭上一些边,不过他自嘲地说:“如果人工智能领域科班出身的员工负责的是构造大脑,我所做的工作就是给这颗大脑找适配的器官。”
丁先生介绍,由于“构造大脑”显然需要更专业的知识背景,这一点,在年薪上就可以直观体现。“我现在的年薪是30万元左右,人工智能专业的研究生刚毕业基本上就可以达到这个数字。如果是浙大等名校毕业的学生,50万也有可能。”
阿里巴巴高级技术专家毛茂德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个数字的可信性:“人工智能专业背景出身的求职者,在具体评级中,会比同年龄段其他专业出身的同等求职者高一级或者半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