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引导和资本大量涌入下,国内人工智能领域迎来空前繁荣。记者走访业内相关企业和专家发现,市场上人工智能概念众多,除了技术突破,还有伪概念下的虚假繁荣,助推了行业“泡沫”的出现。近期,国内外一些人工智能企业接连倒闭,业内预警,经过大浪淘沙,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或将迎来“倒闭潮”,加速该行业调整。业内建议营造“去泡沫化”的务实发展环境,引导人工智能技术与市场有效结合。

人工智能行业或将洗牌

近期,各方高度关注的人工智能行业出现了“大规模倒闭”的预期。腾讯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美人工智能创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称,据初步估算,中美倒闭企业总数已超过50家。近期倒闭的公司有雨恒矩阵、智能万事屋等。

根据该报告,人工智能经过创业持续火爆增长的两年高峰期,在2017年,产业开始进入休整阶段。2013至2015两年间快速发展下积压的众多市场矛盾已经出现爆发的前兆。截至2017年6月份,智能无人机、餐厅机器人、虚拟助理、智能硬件等领域和行业已初显颓势。根据研报,2017年,很多无人机领域的公司资金方面都遇到了一些问题,亿航、零度相继大幅裁人,全球销量前三的Parrot也宣布裁员三分之一。机器人服务员是噱头,早期几家均倒闭。由多位苹果前资深员工创立的Pearl Automation(珍珠自动化)自动驾驶公司,曾获得两轮总计5000万美元的投资,也因为旗下产品销量惨淡,目前已经停止了运营。

除了研究机构出具的报告,一些人工智能企业负责人也预计,2018年将迎来“倒闭潮”。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2017年4月公开发言称,人工智能创业有泡沫,未来可能会有一批人工智能公司钱花完了后倒闭。“AI项目(融资热)是2017年上半年开始的,融资差不多够18个月花,2018年底估计有一批公司倒掉。”“新经济100人”创始人兼CEO李志刚预测,未来两三年,95%以上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要倒闭。星河互联人工智能事业部总经理、合伙人刘玮玮也认为,在IPO提速以及高估值的双重作用下,2018年将会出现第一拨AI公司的倒闭潮。亿欧公司创始人黄渊普亦撰文称,2016年和2017年,人工智能公司还在拼科学家和发布的论文数量,到了2018年,缺少商业应用能力的人工智能公司将越来越难生存,第一波倒闭潮将来临。

业内认为,“倒闭潮”是整个行业洗牌、稳定的必经之路。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2018年将有一大批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倒闭,但整体上人工智能产业会大规模发展。就像当年所谓的互联网泡沫一样,在2002年看,互联网是大泡沫,但在2014年看,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产业浪潮。人工智能会快速改变世界,深入到越来越多的行业。不过也应该看到,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竞争的加剧,那些光靠概念的创业公司确实可能会出现倒闭。

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孙立宁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时间与过程,目前整个行业有些过热和盲目,出现泡沫和倒闭很正常,符合科技产业市场规律。和早些年的机器人、纳米科技,最近的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一样,市场本身存在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的过程。“随着小企业的倒闭,未来一定会达到一个平衡:大的把小的整合了,出现大的公司和稳定的发展板块。这符合前沿科技发展的规律。”

技术发展跟不上产业化步伐

业内分析,两个原因加速人工智能行业调整步伐。

一是人工智能领域创业和投资过热,出现了“虚火”和“伪创新”、伪概念。根据腾讯研究院市场统计数据,国内智能机器人与无人机相关技术创业最为火爆,位居于第一梯队;语义分析、语音识别、聊天机器人等自然语言系列的技术位列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则为人脸识别、视频/监控、自动驾驶、图像识别等计算机视觉系列的技术。截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数达2542家,其中美国拥有1078家,占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总量的42%;中国拥有592家,占据23%,排名第二。美国AI公司总融资金额达978亿元,占据全球总融资的50.10%;中国以635亿元位居第二,占据全球AI公司总融资的33.18%。

腾讯研究院相关人士认为,人工智能产业虽然前景广阔,但创业项目增量降低,创新鸿沟已经出现,泡沫依然在扩大。“自1999年美国第一笔VC资金投资给AI技术平台Enkia时,在短短的18年内,各大投资方竞相争抢有潜力的人工智能企业,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吸金2026亿元。项目少而资金多,当前,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矛盾有两个:一是投资需求大而创业项目供给减少;二是市场期望高而产品体验却不佳。”

上海社科院互联网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易认为,目前市面上高达90%的智能音箱、机器人,都算不上人工智能。“无论人脸识别还是语音识别,拥有海量数据的企业,国内外只有寥寥几家。”

记者走访市场可见,一些装上简单预设程序的音箱、机器人,就敢冠以“人工智能”;一些自动化设备也偷换概念,被包装成人工智能。甚至有做内衣的企业,也炒作自己是人工智能。专家认为,类似这些“伪创新”的炒作,炒得越热,潜在的泡沫就越大,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伤害也越大。

阿里巴巴前CEO卫哲发文说,人工智能项目当中存在大量的“伪人工智能”,比例可能高达90%以上。讯飞智慧医疗事业部副总经理鹿晓亮说,目前泡沫肯定是存在的。当下炙手可热的AI,“绝大部分的公司是圈钱的”。杜绝忽悠和投机,人工智能需要的是清醒客观的判断和扎扎实实的努力。

深圳市罗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关磊认为,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的技术科学,在热捧和经济簇拥中,人工智能成为了一个招商的火热概念。人工智能泡沫和倒闭潮的出现是因为概念、人才、产品、市场出现断层,这四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讲故事”的人工智能终将被淘汰,重技术、研产品、抓市场的人工智能公司才能长久的走下去。

二是技术发展跟不上产业化步伐,门槛太高难以迅速落地。业内分析,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政策的发布,国内的人工智能企业将朝着产业化的方向不断前进。在这过程中,“优胜劣汰”的齿轮也将加速转动。

从技术上,孙立宁等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的技术发展仍需要过程,说“成熟”为时尚早。腾讯研究院分析,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在于算法、算力和数据,三者缺一不可。中国拥有庞大的数据库,在应用算法上也不落后,唯独在算力这一领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缺陷。算力的核心在芯片,而中国在芯片领域上的技术不足也延伸到了AI芯片上。

从企业角度分析,AI行业的技术门槛很高、投入时间很长,很多创业型研发企业短期内都没有办法让产品落地,应用前景渺茫。比如医疗影像产业有很多公司,但是真正能用于临床的产品很少。一些企业技术未成熟,产品不合格,难以突破并实现稳定的市场份额增长,缺乏与巨头竞争的能力,成本高昂导致售价超过消费者购买能力,资金不足无法支撑后续研发,导致难以为继。

此外,孙立宁认为,地方政府在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同时,也要理解,只有具备人才、产业链等基础条件,才能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如果不具备上述条件而盲目上马人工智能产业,将面临很多风险。

引导技术与市场有效结合

业界肯定“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建议营造一个更务实的发展环境。

——持续鼓励,营造去泡沫发展环境,引导技术与刚需结合。刘庆峰说,《科学》杂志预测人工智能在2045年会替代全球就业率的50%,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是77%,未来28年之内全中国每4个工作会有3个被替代,人工智能领域中美将同步进入无人区。孙立宁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方向,建议持续加强人才培养,支持自主创新。从产业引导上,建议政府不能为了支持而支持,而应加强人工智能与产业结合。例如,在远程个性化教育、医疗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先找准技术需求点,再带动整个链条的创新,鼓励人工智能与底层制造、装备、产品结合,以提高性能为主要考核指标。

——人工智能发展还需解决盈利模式。鹿晓亮认为,现在虽然国家出台了发展人工智能的大策略,讯飞也有幸入选四个国家级平台之一,但具体的政策、产业配套的相关细节还没有落实。以医疗产业为例,临床辅助诊疗系统就面临着不知道从何处收费的问题,这还需要药监、医保、物价部门的相关政策做一系列的磨合。

——资金支持不宜全面撒网,加强结果导向的考核。鹿晓亮认为,人工智能行业刚刚开始发展,“雷区”很多,建议政府政策支持和资本投入都不能撒胡椒面,强调结果导向。关磊也认为,对于政策、资金方面,在落实考核上,建议以结果为导向,加强效果反馈,做到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