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化”是指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这是目前最火的网络流行词语之一,每个职场打工人都熟悉不过,由此衍生到各行各业

2021年,“内卷化”这一词放在造车行业来说最恰当不过。自从小米宣布造车后,互联网的巨头们就跟商量好了一样,纷纷表露出造车想法。

都说造车是目前的风口,如同当年的手机一样,巨头们纷纷入局,好像造车是多么容易的事情一样。以至于网友们也觉得这个车圈越来越热闹了。那么问题来了,那么多大佬下场造车,成功的概率又有多大呢?

遗憾的是,应该不是百分之百,连戴森这样的巨头在历经三年的研发、耗资200亿元之后,宣布放弃造车。而国内下场造车的巨头中,小米无疑是最被看好的,原因主要有几个。

现金流准备充足,进入任何一个全新领域,都必须要有强大的资金链支持。

在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确认了小米的造车计划,并称会押上人生所有所积累的战绩,押上全部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小米造车,会成立子公司,由雷军亲自带队,并将在未来十年内投入不止100亿美元。而小米直至2020年底,已经有了超过1000亿的现金储备,足以应对小米10年内造车的资金消耗。

谨慎下场,早有准备

小米造车虽然是最近才确定,但小米布局汽车行业确实早有历史,这也是大众一直盯着小米何时下场的原因。早在2012年,小米就开始涉足汽车相关的技术研发。15年,雷军就投资了蔚来汽车还有后来的小鹏汽车,这时智能汽车尚在摸索阶段。可见,雷军还是独具慧眼,对于造车也不是一时兴起。

经过数年的准备,小米如今拥有大约800多件,一个亿价值的智能汽车专利。有人说,智能汽车是下一个智能终端,小米在智能生态链方面的优势也是最明显的,小米要做的就是将目前智能家居的链条继续完善,延伸到智能出行。

有钱有计划,还是雷军亲自“操刀”,至少从起步来看,小米造车是拥有了 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最终,小米可不可以延续手机品牌的成功,造出“年轻人的第一辆智能电动车”, 让我们拭目以待。